止回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止回阀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抑制本轮通胀不能单凭紧缩性货币政策

发布时间:2020-03-26 13:40:49 阅读: 来源:止回阀厂家

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看,今年6月份同比上涨6.4%,比5月份的5.5%上升了0.9个百分点,创下三年来的新高。这表明尽管今年上半年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且三次加息,数量调控与价格调控双管齐下显示出政府抗击通胀的坚定决心,然而,抑制通胀的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难道是因为货币调控存在时滞性,紧缩效果尚未充分显现?恰恰相反,商业银行已经感觉到“双率”调控的紧缩力度,新增贷款规模也出现了明显回落,广大中小企业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导致本轮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因素较为复杂,既包含了成本推动的因素,又包含了需求拉动因素,单凭紧缩性货币政策,其调控效果有限。

本轮通胀是多重因素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现

毋庸置疑,本轮通胀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的大规模刺激计划带来了流动性泛滥,即过度充裕的货币流动性成为本轮物价上涨的基础。

从目前市场货币流动性状况看,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已初见成效。央行最近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1.40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2和3.0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的全线飙升,也反映出银行资金面已呈吃紧态势。

然而,本轮通胀的形成不只是由过度的货币需求造成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内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也是导致通胀的重要原因。针对不同的通胀成因,政府应采取不同治理对策。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胀,治理手段在于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而在面对成本冲击时,紧缩性货币政策不仅显得捉襟见肘,而且还可能使经济陷入滞胀状态。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看,欧美经济复苏乏力,美国“无就业增长型复苏”现象并没有彻底改观,欧债危机又风起云涌,这都使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欧美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将很难退出,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就不会出现大幅回调,输入型通胀压力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持续存在。

为此,在不严重影响我国整体出口竞争力的条件下,应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因为人民币升值将通过降低进口原材料价格平抑PPI上涨,从而减轻CPI上涨压力,这既可抑制输入型通胀,又能增加国内居民购买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私人消费,有助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可谓“一石二鸟”之举。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将增加央行上调利率的空间。

其次,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源于国内气候异常。此前的干旱迅速转入近期的洪涝,严重影响农产品收成,导致农产品涨价预期增强。同时,各地工业用水、用电以及天然气价格普遍上调,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均使得抗击通胀的形势严峻。针对成本推动,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抑制物价上涨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和范围,建立应对物价上涨的动态补贴长效机制,确保供给稳定;另一方面,政府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因政策过度波动而陷入“越调越乱”的窘境。

再者,由于外汇持续流入,货币流动性较为充裕。外汇占款增多,将直接增加基础货币量,并通过货币乘数效应,使得流通中的本币迅速增多。外汇占款持续高位,给央行管控流动性总量的工作带来不小挑战。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实施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无论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收支状况还是拥有的外汇储备及金融资产来看,当前是加快资本账户对外开放进程的最佳时机,虽然开放会带来一定风险,但开放反过来也会倒逼改革。只有开放,国内银行才会学会如何应对市场和风险,才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开放也使国内居民能够实现资产的全球化配置,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受益者。

虽然政府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为了抑制旺盛的货币需求,然而,生产技术及金融产品创新严重匮乏,新的产业兴奋点又尚未显现,再加上股市持续低迷、楼市步入下行调整,都使得过剩的市场流动性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去处。因此,从减少需求拉动型通胀压力而言,加快资本账户对外开放也是利大于弊。

总之,通胀虽然说是一种货币现象,但不能仅靠收缩流动性来抑制。调控政策组合的多管齐下,“堵”和“疏”并举,才是抑制本轮通胀的有效利器。

抗击通胀需要警惕宏观经济“硬着陆”风险

当前,货币政策的负面累积效应已凸现。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来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1.04%。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1.38%,但上半年汽车、房地产相关商品销售放缓。此外,海关总署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单月增速为17.9%,比5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已连续四个月下滑;同期进口增速也超预期大幅下滑,表明经济增速有进一步放缓迹象。同样,作为判断未来经济走势重要指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6月份为50.9%,尽管仍高于50%这一用来判断经济是否处于扩张区间的临界值,但比5月份低了1.1个百分点,并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反映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上述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现乏力,PMI数据持续下滑,不免使人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是否会出现“硬着陆”产生担忧。不管对经济增长前景预期如何,央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已使众多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异常困难,给中小企业生存带来了负面影响,若贷款利率进一步上调,则极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我国的货币流动性呈现总体过剩和局部短缺的失衡。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相对过剩”,广大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及创新型民营企业却面临“资金严重不足”,80%的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贷款基本都流向了国有大中型企业。

为此,银监会最近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旨在通过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这一措施虽有助于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但同时还需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中小企业获得的融资全部用于实体经济发展,而不是用于资本市场投资。此外,各级地方政府还应扩大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减税规模,尤其是增加其研发创新资助,同时出资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服务。

商业银行应将通胀压力转变为加快创新与转型的动力

鉴于目前资产价格停滞、产能过剩的宏观经济环境,广大中小企业在劳动力及资源等各种生产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出现倒闭的可能性大幅提高,为此,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出现惜贷也属正常。

从前一阶段书画拍卖及黄金交易的价格出人意料一路飙升以及高档奢侈品消费剧增等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过剩的货币流动性更多存在于银行体系之外。如何引导充裕的民间资金流向资金短缺的实体经济部门变得十分重要。

在银行资金偏紧状况下,银监会的上述新政还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商业银行融资体制改革才是唯一有效的途径。当前,商业银行应将通胀压力转变为加快创新与转型的动力。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应注重间接融资模式与直接融资模式有机融合,通过开展金融创新业务,向全社会提供依托市场的专业化投融资服务。现阶段,商业银行可以作为第三方,积极介入私募股权融资,为其提供各种相关专业化服务。

此外,通胀预期下财富管理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商业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将会促进其产品、服务及体制创新,其中,产品是核心。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得越好,规模做得越大,对于产品的需求就会越大,产品的交易度就会越广。而这种产品的交易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模式与服务模式转型,还会促进金融市场发展。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郑州男性包皮过长的症状是什么

成都哪家医院看尖锐湿疣病好

男性精囊炎哪些治疗方式

武汉治疗前列腺炎较好的药物是什么